眾所周知,美股是由熔斷機制的,但是我國A股并沒有。但其實中國股市是實行過熔斷機制的,只是后來停用了,那么熔斷機制是誰搞出來?又是什么意思?我們一起來了解下。
熔斷機制是什么意思?
熔斷機制,股指波幅到達規(guī)定的地方,便觸及熔斷點,交易暫停,交易所為了控制風險而設定的,也稱之為自動停盤機制。具體來說,當?shù)竭_漲跌停板之前設定一個熔斷價格,在一段時間內,買賣報價只能在這一范圍內交易。
熔斷機制是誰搞出來的?
熔斷機制起源于美國市場,1987年10月份,美國股災出現(xiàn)之后,布拉迪提出來的。在1988年10月,美國股災一周年,美證監(jiān)會正式批準。
曾經在1982年時,芝加哥商業(yè)交易所已經實行過3%,對于標普500 的價格限制,但是在1983年禁止使用這一規(guī)則,一直到1987年股災的出現(xiàn),才又重新考慮價格限制。
1987年10月19日,紐約股市大崩盤,道瓊斯指數(shù)跌幅達到22.6%,重挫508.32,因為當時股市并沒有漲跌幅限制以及熔斷機制,所以很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資產全空,成為貧民,這一天,也是赫赫有名的黑色星期一。
在A股市場上,2015年9月7號,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、深交所以及上交所,征求意見引入指數(shù)熔斷機制,在個股漲跌幅限制的基礎上。在2015年12月4日,證監(jiān)會正式發(fā)布關于熔斷機制的規(guī)定,與2016年1月,正式開始使用熔斷機制。